2025年7月3日至7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际护理学院“仁爱足迹·响水行动队”12名师生深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开展为期五天的“医养融合”健康服务专项行动。活动以“基础筛查+远程监测+急救培训”三位一体模式为核心,覆盖什龙村、合口村、金江社区等6个村落,惠及村民6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专业健康动能。
针对响水镇老龄化程度高、慢性病多发、医疗资源薄弱的现状,团队在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或社区广场设立服务点,为村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及健康咨询服务,累计完成筛查600余人次,发放《高血压管理手册》和《糖尿病管理手册》共计1200余份。学生李桂宁在服务中感慨:“看到阿婆们拿着手册反复阅读,我们更深刻体会到健康知识普及的价值。”
实践团队成员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活动创新采用“情景教学+实操演练”模式,将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能转化为村民易懂的“生活语言”。学生郑子恩手把手指导村民练习“黄金4分钟”急救流程,学生吴佳欣使用婴幼儿模型展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技术要领。村民王大叔在模拟人上完成CPR操作后表示:“以前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现在才知道普通人也能救命!”
此次实践是学院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成果。团队与响水镇人民政府、海南省营销协会健康管理师分会共建“医养融合”服务基地,构建“高校专业服务+协会技术支撑+政府政策落地”长效机制。国际护理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寇凯指出:“我们把三甲医院实习经验转化为乡村健康服务方案,实现了护育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五天时间里,团队累计开展健康宣教500人次,收集村民健康需求建议32条,带队教师李岚菊表示:“‘三下乡’不是终点,而是健康服务常态化的起点。”下一步,学院计划以响水镇为试点,打造可复制的“医养融合”海南范本,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际护理学院以专业为笔、以情怀为墨,在黎乡大地绘就健康振兴画卷。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行动不仅提升了村民健康素养,更让护理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彰显新时代青年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际护理学院“仁爱足迹·响水行动队”服务什龙村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际护理学院“仁爱足迹·响水行动队”服务合口村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际护理学院“仁爱足迹·响水行动队”服务金江社区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际护理学院“仁爱足迹·响水行动队”服务大本村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际护理学院“仁爱足迹·响水行动队”服务什月村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际护理学院“仁爱足迹·响水行动队”服务徒水河村
浏览量: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