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中共国际护理学院党委开展警示教育专题学习 筑牢廉政思想防线

    发表时间: 2025年05月26日


    2025年5月26日上午10点,国际护理学院党委在2-502会议室开展警示教育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及海南省纪委监委通报的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全体党委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组织委员陈斗海同志主持并领学。

    一、会议概况:以案为鉴,敲响纪律警钟

    陈斗海同志首先传达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典型案例通报精神,强调“五一”节点前开展警示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6起案例涉及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旅游安排、操办婚庆敛财等典型“四风”问题,暴露出少数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最终受到严肃查处,为全院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学院党委必须深刻认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以案例为镜鉴,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二、典型案例剖析:聚焦“四风”突出问题

    (一)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多发频发

    案例中,符立东、吴萍等6名干部均存在多次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品礼金问题,时间跨度最长达12年(2013-2024年),涉及高档白酒、烟酒、加油卡等多种形式,甚至存在“借住住房”等隐性腐败。陈斗海同志强调,此类问题看似“小事”,实则破坏政商关系、损害群众利益,必须严抓严管。

    (二)公权力寻租与作风腐败交织

    吴萍要求下属跨省操办婚礼、王康强接受管理服务对象旅游安排等行为,暴露出个别干部将职权异化为个人谋利工具,把管理服务对象当作“资源”,最终沦为利益交换的牺牲品。案例中6人均因“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查处,体现“风腐同查同治”的执纪导向。

    (三)基层“微腐败”损害群众获得感

    琼中县湾岭镇原镇长黄清毅、秀英区残联四级主任科员陈德新等基层干部违纪问题,直接侵害群众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形象。通报显示,2024年以来海南已查处此类问题超百起,释放出“拍蝇”力度不减的强烈信号。

    三、交流讨论:结合岗位谈风险防控

    参会人员结合案例展开深刻反思,聚焦学院重点领域排查作风隐患:

    党委书记:“案例中的‘温水煮青蛙’式腐败极具警示性。学院要在招生就业、职称评审、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建立‘廉政风险清单’,特别是临近毕业季,要严查‘人情关照’‘吃拿卡要’等行为,确保公平公正。”

    副书记:“王康强接受旅游安排的案例反映出‘亲清不分’的问题。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执行‘非公务交往报告制度’,严禁与企业、合作单位私下利益勾连,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和校企合作流程。”

    党委委员陈老师:“基层‘微腐败’多源于‘小节不拘’。在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后勤服务管理中,必须坚持‘阳光操作’,公开评审流程和结果,避免‘微权力’滋生‘微腐败’。”

    党委委员王老师:“案例中6人都存在‘破窗效应’心理,认为‘小事无妨’。我们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通过定期警示教育、廉政谈话,引导他们从入职起就扣好‘第一粒扣子’。”

    四、总结讲话:压实责任,深化标本兼治

    陈斗海同志在总结中要求:

    要强化思想认识,拧紧纪律螺丝,各党支部要将典型案例纳入6月主题党日学习内容,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对照“六大纪律”开展专题研讨,撰写心得体会,确保警示教育全覆盖。

    此次警示教育学习会,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委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无小事”。学院党委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以过硬作风护航学院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图片1_20250702112147A639.png

浏览量: 30